有人说:在中国随便买50个同一规格的螺丝钉,经常用肉眼就能发现其中大小不一。而日本的螺丝钉,1万个你也可能找不到一个不合格的,而且日本企业基本能将公差控制在0.06毫米以内。”这一段要虽然有点夸张,但反应了日本在制造业上的精益求精。
过去几年中,以金融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中国GDP中的占比稳压日本、德国,甚至个别年份还超过美国。 就在有些人沉浸在大国的憧憬中的时候! 中兴事件的芯片事件给了中国一记棒喝。它罕见地促成了社会反思:让中国在世界立足的究竟是什么? 有些专家说:是制造业! 然而,中国制造业真的一马平川吗?进一步的焦虑是,在中国增长日渐放缓、劳动生产成本飞速上升、人口红利加速收缩的当下,中国凭什么来和世界诸强竞争,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未来? 一番斟酌之后,答案是—制造升级! 当日本制造曝出丑闻时,如果发自内心觉得中国制造已然有资格嘲笑日本,日本制造已经不灵了,那就纯属自欺欺人,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在制造业的一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甚至强过美国。
那么,日本制造到底哪些方面比美国强?在中国准备发力的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和日本、美国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我们就来比较一番!
日本的高端制造业确实非常厉害,这是事实,不过也不用过份解读,正如列宁说的: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举个例子,二战时期德国坦克比苏联坦克精良多了,可正在几万辆T34组成的钢铁洪流面前照样完蛋,正所谓过犹不及,并不是什么事都做到极致就是对的。再比如大家都觉得意大利手工皮鞋高大上,可按照这个鞋的产能、价格,如果市场上只卖意大利手工皮鞋那么结果必然就是大部分人连鞋都穿不上了。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这么简单粗暴的对比,就拿日本来说,他的体量规模比我们小的多,如果不这么变态的追求品质,他的产业还能有活路么?文中提到的高铁螺丝钉需要进口其实很正常,世界本来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共同协作,只有川普这类人物才妄想零和游戏,而且高端的咱们也不是没有,比如歼二十的制造工艺水平就不低,制造这种镇国利器必须这样“变态”,可一个螺丝钉的进口就进口吧,毕竟现在还不是砸别人饭碗的时候。
1 在制造业总产值上,“世界工厂”绝非浪得虚名,中国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这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了。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排行榜上,中国领先美日德不是一点半点。即便去掉其中1/4的外资,也还是能压美国一筹。
但一到人均,就差得比较远了。 如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2017年年初在“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说的,发展了几十年,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9.8%、日本的21.3%、德国的24.8%。 想一想也是的,你单位能耗比人家高好几甚至十几倍,产品附加值只相当于人家几分之一,现在偏偏人工成本还飞速上升,中国制造的优势眼看着就要没了。
2 日本制造业对自己的感觉是相当好的,即便是在真真假假的出了一系列丑闻之后。 2016年,夏普破产。 2017年,世界第二大汽车安全部件生产商、生产“夺命气囊”的高田公司破产。 2017-2018年,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造假,涉及汽车、客机、核电站等300多家下游制造企业。 2018年,川崎重工违规将底盘削薄,导致JR西日本新干线底盘断裂。 日本人的“一根筋”和钻研精神确保了只要不出现根目录程度的技术颠覆,它总能在已有的众多高端领域做到顶尖,超过“疲沓”的美国人。 下图是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2016年全球最具创新企业100强,美国和日本分别以39家与34家企业,遥遥领先。
在2015年,则是日本力压美国排名第一。中国2015年上榜企业是0,2016年是1。那家企业是华为。 但如果要把这个榜单放大到1000强,就会发现美国简直是一枝独秀,而日本则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遥遥领先后来者。
3 “日本制造”领先世界的首推“工业之母”——机床。 综合看起来这个世界上日本机床业世界第一,没有之一,品牌最多,技术最高,利润最高。总体如此,个体不表。
就机床产业总体的技术,日本机床业有优势的领域之广,让人叹为观止。就日本一些只有几十人个人的小企业,例如松浦,浜井都有其独到的技术实力。 就算是营销做得牛的德国德玛吉机床也要和日本森精合资,德玛吉现在由森精主导,共享日本技术。许多军工级或航天设备,少了日本制造的辅助要么根本无法生产出来,要么是无法达成商业化成品率,要么就是造价昂贵到无法承担。 综合来看,日本机床业在世界上稳坐头把交椅,没有之一。其品牌最多,技术最高,利润也最高。
4 现在回到前文所说的那些个细分领域。 ➤ 非必需消费品 首推汽车,这也是最能体现日本制造业技术高超最合适的入口。中国人买车常常在德系车和日系车之间犹豫不决。然而,你也许不知道,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通用、沃尔沃,都高度依赖日本制造。 德国汽车上的空调压缩机,涡轮增压器,自动变速箱,机头导航仪、空调压缩机都是日本品牌; 石川岛和三菱是大众、奥迪、奔驰、宝马的涡轮增压器供应商; 在电子控制元件、电子控制模块以及自动变速器三大关键汽车零部件上,全球市场更是几乎被日本垄断; 这些东西,并不是说中国、欧美造不出来。但是汽车这种高度成熟的大众消费品,必须要在性价比上取得最优的平衡。这一点,日本制造优势明显。
5 最后,来说一下日本制造的最大优点,一直被羡慕且很难被超越——日本能够以极高的工艺技术在工业成品的品质把控上做到最好。 “高铁”是中国高端制造的代表。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中国高铁离不开日本螺丝钉这一个事实。日本Hardlock公司制造的“永不松动的螺丝钉”,被广泛用于中国高铁上。 更绝的是,Hardlock公司在发明了这一种螺丝钉后,毫不犹豫把图纸、制作工艺公开了出来。
敢公开就是因为,Hardlock公司相信,我就算告诉了你怎么造,你也造不出来。 日本企业为什么有这样的自信,要知道它的邻国就是世界工厂,向来以反向研究闻名,更何况你居然公开了制造工艺。 这一点,只要想想使用中国螺丝钉的经历就知道了。 比如,一个M6螺杆中国国家标准允许的外径公差范围在5.974毫米和5.794毫米之间,大约就是允许有0.18毫米以内的制造误差,当然对内径、牙距、材质,表面处理等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个标准和日本并无差别。 但是,在中国随便买50个同一规格的螺丝钉,经常用肉眼就能发现其中大小不一。而日本的螺丝钉,1万个你也可能找不到一个不合格的,而且日本企业基本能将公差控制在0.06毫米以内。 还有就是日本金属切割工艺,也是网上流行的体现日本高超精工技术的视频之一。在一块金属上切割后,毫无间隙,让人叹为观止。然而,视频其实根本不足以完全体现其技术之精湛,要知道,其金属切割后的嵌合隙间仅仅为2微米,细菌的直径也不过是在0.5-5微米之间,这和细菌是是同一数量级的
6 光学仪器。 日本的精密光学仪器也是有口碑的。日本相机镜头和用于手机的摄像头在世界上所占据的绝对领先优势自不必多言,当然也包括华为手机等,全世界各大医院都在用日本研发的高科技精密医疗仪器。 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经常名列世界第一: 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 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事实上,日本制造的大丑闻都是在2002年前后开始集中出现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战后最敬业的一个世代在那一年前后告别了日本制造业。日本近两年每年出生人口都不足100万,随着勤奋敬业愿意追求工匠精神的几个世代慢慢退休、老去,日本制造不可阻遏的出现下滑势头。赶超美国、日本,光靠房产、金融是不成的,需要国家顶层设计以及踏踏实实愿意一门心思沉下去的企业,需要整个社会不再那么的浮躁。
所以,中国制造业水平与日本的差距不是多少年的问题,只要我们确确实实把制造业重视起来,同时确保制造业不低于过去十年的进步速度,用一代人在制造业上全面赶超日本,我们的国民经济才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那时,中国制造强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Copyright © 深圳市斯瑞达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冀ICP备18030948
全国服务电话:134 1783 2667 传真:0756-6803728
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广东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