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题主对机械工程师的种类职能不太清楚,我就默认是机械设备设计开发的工程师了。
生活中似乎其实没有太多涉及到具体结构的问题啊。。。有些东西更熟悉还有动手能力稍好一点点而已吧。
讲讲个人感受,待在小公司的缘故,即使只有几个工程师,也是大家都是独当一面的那种,从方案开始都是一个人负责(专门的非标自动化大公司好像不多啊),所以也算是清楚各个流程吧,当然是有很多感受呀。
首先:术业有专攻
一般的机械工程比较擅长的就是各种工程材料,各种机构实现原理,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设计方案针对客户需求去设计动作与产能符合要求的机器,最后将设计的细节都用图纸表达出来。所以只是一种专业技能,让去干其他工作不是小菜一碟,也是一样不会啊。。。
当初刚入行的时候,某位前辈跟我说了一句话记忆犹新,“干机械要耐得住寂 寞。”,后来自己体会的时候,其实寂寞不可怕,其实是更要学会与孤独相处;然后呢,工作强度大,加班加点是很正常的。
一台机器从方案构想到整机设计完成, 其实要花费挺长的时间,然后刚设计出来的设备其实没有一般人想象中的那么稳定,而且周期长,所以你可能同时要进行多项任务,既要进行新项目的开发,又要解 决之前完成的一些设备产生的一些毛病。
以我个人为例,我习惯把要做的事情写在本子上,经常是排了一页的未完成项。然后需要一定的抗压能力啊,一般的机械, 最少都是几百个零件构成,需要对机构零件的细节了然于心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在图纸设计外发加工阶段,其实稍不留心就会埋下一个个问题,例如尺寸错误,公 差不合适,选材不恰当等等....因为成本高而且交期紧,很多时候是不容许出错的,但是。。。整天对着一堆图纸难免有浑浑噩噩的时候,所以出问题的时候, 需要能承受住一定的压力。
最后:在大部分的设计人员心目中,应该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痛
当你设计结构阶段的时候,身边总是有那么一群神人指点江山有没有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概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所以分享一个用生命总结出来的小技巧,当你按照老板要求改 了一次又一次的时候,要把版本1、版本2、版本3、版本n.....都作备份,说不定啥时候老板心血来潮,跟你说:“小x啊,我觉得还是用最初设计的好了。”之类的,总之事情很多就是,默默呆在最幕后,不过出的任何问题都是你的问题,所以还是再次声明,要具有抗压能力,一堆事情压过来的时候,也能条理清晰,游刃有余。什么东西都不是随随便便弄出来的啊,总之其实都挺不容易......
还有个最后
你辛辛苦苦加班熬夜把加工件和标准件的BOM表搞出来了,最后老板或者采购舍不得买进口标准件或者用些便宜的材料来替代你的设计时需要的材料,最后可能经过反复调试后还是要按照你的图纸重新下单,但是这个项目的周期延长以及多余成本支出还是你这个项目上的,作为设计师,没有错也得背这个锅。
Copyright © 深圳市斯瑞达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冀ICP备18030948
全国服务电话:134 1783 2667 传真:0756-6803728
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广东珠海